老将复出,韩台两林,加速鳗鱼,第N届龙胖杯——中国国开赛综述
作者:乒乓11分    发布于:2018-06-04 16:07:46    文字:【】【】【

(一)老将复出


我很喜欢看老将复出,尤其是规则改变了之后复出。


重新出山,发现规则空气都变化了,身边的人都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打球。过去奉如圭臬的原则套路一夜之间消失不见,需要重新认识现在的比赛,所谓穿越,大抵也就这样。


所以我特别喜欢看老将复出比赛:不管是之前的2004老瓦,还是欧锦赛的老佩,最近的头带波尔;以前无所不能少年天才,现在只有最得意的本事才不背叛自己,逼着重新解构自己整个比赛;看着他们重新组合自己的技术来适应现在的比赛,而他们以前的技战术,则成为一个非常妙的对照组。两边对比,经常让人明白一些关于比赛本质上的东西。


老瓦巅峰时期发球无敌全台走位正手;后来老了走动少了,反手反倒是凶了很多;正手一对起来一水儿的各种勾侧旋,完全不像以前硬刚;以前都认为发球遮挡规则对他影响很大,但是后来看实际上他适应得很好;因为世人都认为发球是一种技术,而老瓦明白,在所有的环节中,发球是最接近纯粹的博弈。


之前很多人认为无数的技战术组成了老瓦,但是后来老瓦证明过,实际上他更大的本事是琢磨对手。


这两次比赛张继科的反手仍然挺强,只有在对到张本的时候才显得比较弱势。他通过的所有轮次实际上都是靠反手对和正手够晋级的。甚至他跑起来也还行,正正手位也有意识的换了方式处理。看得出来,他挺理解现在这个球怎么打的。他过去的反手强势起对抗然后转正手走位全台已经不会再有了。现在他很明白比赛的重心集中到了近台这里。但是他的技术还没组合好,比如中间偏正手的连续摆速明显还只是没来得及练习的程度,对手掰到正手位的时候也经常只能伸手。


但是能看得出来,他对现在自己的风格,男子比赛的趋势,是有一些自己的认识的。如果有足够的空间让他慢慢把想法思路组合起来,想必很有意思。




(二)两位小林同学


私人认为,林仲勋最大的特点在短球这块。其次在进攻半出台。


对,就是面部发力这一下


风格上说,他有点类似过去21分时代的选手:短球手段齐全,能摆能挑,劈长晃撇也能来两下,当然也能拧拉;然后一旦对手短球控制的不太好,他正手这边拉半出台这两次比赛显得挺有数;正手没位置反手能发力。相对而言,他走进攻凶狠路线,能上手尽量上手打,质量倒是没有多高,动作有点面条,让人想起来以前韩国队的金珉锡。


跟他比赛,太注重短球不太合适,因为正好在他的套路里;他就慢慢跟你抠,然后出个机会正手半出台拉你一下;现在的职业选手往往上旋比下旋好,进攻台内球的能力比半出台好,双方正儿八经的从短球开始打,互相摸短他能上手拉半出台,稍微不注意点他也能拧你,看着蔫了吧唧的半天总是他打着你,周启豪就吃了这个亏。


许昕跟他的这场球,其实这块处理的还行,想了一些办法避免进行佛系台内互摸,也有一些炸开打的球。主要的问题反倒是,接发球处理的太悲剧,直接出半高被小林狂轰滥炸的球全场多到数不下去。


像吴指导说的,现在韩国队一批选手实际上都是过去韩国队单面直板风格的横板发展:进攻凶狠,争抢积极,但是相对来说攻强守弱,锋芒有胆识细节不太丰富。类似的风格比较典型的就是韩国对的大哥李尚洙:生涯早期时候是正手为主,现在结合了反手这边的进攻之后一旦打开非常锐利,但是相对来说攻击强守御弱,一旦对手火力比自己强,或者对手特长限制自己(短球比自己好),就很难打开局面。


实际上他的风格也不是没缺点:双方下旋打起他上手进攻一下,是他的节奏,但是一旦打起相持之后,作为左手他有点太依靠对右手的线路优势了;最明显的就是他这边右手直线,对马龙的时候几乎相持打起来,那边一走,一分球马上结束。


他的这种特点让他在遭遇战中显得有些优势(对手不熟悉的话,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意思),但是这两站打下来,录像一上传,接下来对手就不会对他这么没概念了。


林昀儒是个挺有意思的小选手。


现在这个年纪,身高已经挺可观,四肢瘦长,看起来还会长个子;反手的感觉相当好,在强对抗中也有发力的感觉和能力(动作有点类似庄智渊,但是因为个子高,反手能悠出去,质量更好一点);相对来说正手这边看着偏重稳健一点。


身材很像皮切福德看着就是干吃不长肉浪费粮食型(请给我也来一个吧)


换一个角度上说,现在最接近的模板是左手版本的皮切福德。但是相比来说,他的线路上更有左手的特点,虽然风格不是特别凶狠的类型,但是线路上也不是老实巴交的类型。


相比之前提到的大林同学,小林其实更加平衡,他有能发展出锐利特长的基础,也可以变得很厚实。机遇合适,他的球能像锻炼合适的小孩子一样成长的很好,不会变成只会一招鲜。


实际上说这位小朋友的最大特点倒不是技术,而是这个年纪中不太少见的沉着冷静(想想张本智和现在和林高远当年的音量)。相比之下,有些少年成名的选手往往激情四射,比赛比训练好(比如说大头),但是这种性格的孩子或许不太会有爆发式激情四射的表现,但是相应的往往表现起伏不大,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这种选手有时候容易临门一脚达不到大家的期望,但是一旦到了那个水平不太容易随便下来。


想想马龙。


(三)加速的王曼昱


快了不少啊


之前提到王曼昱的时候,似乎有很多问题:正手位丢高球啊,一到正手特别散啊,正手显得特别没数啊,左右一调动就散了啊,进攻太凶失误太多啊。


其实很多时候,类似这种主打实力的,尤其是高个子的选手,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一个根本原因的体现。这个根本原因不解决,它就能没完没了的制造各种现象;这问题解决了,突然之间仿佛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说白了,王曼昱就一个问题:她这么高的身高,和其实不算是极其出众的身体能力和协调性,怎么在速度这么快的女子比赛中把连接解决好。

这两站比赛来看,问题倒是简单:把人变快就好了。


之前说的各种问题,根源并不是她没球,实际上她挺有球的;但是在世界级别的对抗中,她的速率和协调性的问题被放大了,让她整个东西在比赛中打不出来,一着急就盲目凶狠,整个人站都站不住,当然也没什么手段施展自己一身的本事。


实际上,速率这个东西,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天渊:很多一辈子以投篮不行出名的大个子篮球运动员,其实私底下投篮和大家的预期都是非常不同的。毕竟是职业选手,只说把球扔进篮筐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不构成什么问题。构成问题的,是如何在比赛的对抗和强度中,将自己的速率提升起来,并且保持没压力状况下的质量。


我不知道这次肖指导用了什么魔法,但是王曼昱看着明显比以前灵活协调了不少。她甚至看起来比之前还瘦了一点点,但是移动看起来非常协调。她的击球质量在我看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强,但是她开始能很从容的在顶尖的女子比赛对抗中保持一个从容的速率了。


想想以前肖指导带张继科,动不动就是跑步机全速冲刺,想必王曼昱场下没少受折腾……


(四)已经不知道第几届的龙胖杯


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马龙对樊振东就像NBA中的克利夫兰骑士对金州勇士,每隔一段时间来一次。每次仍然是火星撞地球的对抗,但是似乎最近这两次,樊振东越来越像克利夫兰骑士……


大致上说,马龙樊振东的对抗主题是,马龙出题,樊振东解答;马龙必须保证不断的变化,猜樊振东的心理,然后做一些看起来总是很有风险的选择。马龙猜中了,就没什么风险;马龙没猜中,麻烦就大了。


在记不清楚第十几次龙胖杯的今天,这个主题没有变化。在樊振东的实力强悍到不管你怎么出题我都是一样答,或者干脆就不给出题机会之前,这个主题看起来也不会变化。


这次决赛,起码第一局樊振东的题解答的还是不错的:马龙上来一个反手一个中间底线长球,樊振东都直接判断到;之后摆短马龙失误,又拧了马龙一个正正手,4-1之后开局,这局实际上大势已去。


真正马老师出题开始,是在第二局4-4之后。马龙第二局开始的变化是,接发球从中间开始,但是寻找机会的时候会突然搓长试图顶住樊振东。在这之前,他尝试了直接回短到樊振东中间,然后侧身拉小胖的拧拉,两次都没成;另一个尝试,直接形成反手对抗,樊高达不批准。


然后就是4-4开始马老师的连环夺命题(嗯,略夸张):4-4,双方对摆短,樊振东失误(大概是担心长了被马龙侧身?)4-5,马龙直接劈了一个长的,樊振东被顶住;4-6,马龙直接发反手小三角出台,樊振东拧出界。4-7,马龙发中间正手短,樊振东拧拉,马龙发力给了一个底线大斜线。


大概从这个时间开始,樊振东开始完全不知道马龙的思路了。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现在看来,樊振东似乎对马龙的全套花样显得比较畏惧:他即担心马龙突然劈他的长,也担心马龙反手抽自己的拧拉,也担心马龙侧身自己。或许从战术思路上说,樊振东应该改变现在这种答马老师出题的方式,直接在地上划一条线,说,今天我们打这个。


第二局输掉之后,第三局开始,樊振东开始完全不找不到马龙的步调了;发球抢攻,反手,侧身全面开花;小胖这边的回应更多的只是茫然的发一个长的发力给两下,在场上已经显得没什么思路了。


从樊振东第四局的表现来看,其实他大概也心理有数:前几分他都试图和马龙打一些循规蹈矩的反手斜线对抗,然后在这条斜线打赢你。马龙则发到正手短试图摆脱;但是对于樊振东来说,他似乎对马龙还是有心理上的畏惧。很实际的说,马龙对樊振东这一系列出题,都是很有风险的;每一次他都猜对,他这套活才有威胁。换句话说,樊振东应不应该惧怕马龙的全套套路?应该。樊振东应不应该惧怕马龙的某一个套路?绝对不应该。


换句话说,樊振东应该畏惧马龙全套的底线长球反手小三角出台侧身抽拧拉正手拉下旋飘高小挑打等等全部套路,但是他绝对不应该在同一个时间害怕马龙能同时用出这些所有招。


比如说,如果马龙之前都在侧身准备抽,那就干脆劈个长的:有本事你下旋拉死我,拉不死我你等着。马龙当然有本事下旋冲死人,但是没谁能在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打死樊振东。


只有在马龙能全场绕着樊振东跑的时候,他的战术才最奏效;如果樊振东很坚定的“我就跟你比这个”,马龙的每一招实际上不能反复用很多次的。比如说,樊振东每次都选择让马龙冒险侧身拉自己拧拉的话,马龙迟早应该是亏的。但是起码在这一局,他的选择有点过分的难了,有起码两分球他的正手变直线都嫌勉强,也都失误了。


一部分的原因是,樊振东今天的状态不在顶尖;他拧拉之后的移动相比以往打点折扣,这让他的衔接质量威胁下降。第五局他开局处理的比较好,就在于他有意识的调动了自己,让自己多退一点台有一些发力的空间。坚持打打反手半台的对抗是对的:马龙有点有很多,但是要说反手对抗比樊振东更好,那绝对不是其中一条。或许马龙出题给小胖出迷糊之后在小胖神智不清(只是比喻)的时候对反手能赢,但那并不代表真的马龙反手绝对比小胖强(不然用不着这种冒风险出题的打法)。


不过说到底,马龙受得起所有的赞誉。在他现在这个年纪,相比之前奥运周期状况最好的时候,他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下滑;在有些时候,他似乎比以前还好一点。之前和他走在一起的同期们都已经处在截然不同的生涯位置,而马龙似乎仍然在创造历史。这一点上说,他有点类似勒布朗詹姆斯:他们都没太让年龄影响到自己,反倒因为资历的上涨,他们似乎还有一些进步,让他们无论是相比于同辈还是相比于历史,都在不断的向前走的更远。


让我们期盼伤病退散吧,在这前提之下,马龙能还能走到哪,真让人浮想联翩。